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七夕小知识:为何流行吃“巧果”?

七夕小知识:为何流行吃“巧果”?

  “银烛秋光冷画屏,巧果轻罗小扇扑流萤。知识”七夕是为何中国的传统节日,穿针乞巧、流行储七夕水等习俗,巧果都体现了一种“中国式浪漫”。知识

  包括七夕在内的为何岁时节日,富有深厚的流行文化底蕴和人文色彩。近日,巧果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对七夕的知识由来和种种习俗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为何七夕的流行美食有巧果及一些时令水果,七夕观星则是巧果远古时期星辰崇拜的遗俗。

七夕小知识:为何流行吃“巧果”?

  七夕源自天象崇拜?知识

七夕小知识:为何流行吃“巧果”?

  关于七夕的起源,主要有自然天象崇拜、为何时间数字崇拜等说法。

七夕小知识:为何流行吃“巧果”?

  实际上,七夕主要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人们慢慢地将织女星与牵牛星人格化,并结合男耕女织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后来,七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丰富习俗和内涵的节日。

  “牛郎织女”的传说何时出现?

  “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很早,在战国末期已具雏形。汉代,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已经极为成熟,相关的节俗也开始流行。

  这一传说流行于汉代,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汉代的爱情与婚姻已经要受到家族和社会的制约,它在汉代的世俗演化,使其更贴近汉代普通人的生活现实,所以也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对象。

  七夕为何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

  将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主要是当代的一种文化重构。

  当然,传统的七夕本身就蕴含着爱情的元素,牛郎织女的传说歌颂了爱情的坚贞不渝,所以将其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也有一定的道理。对此,一些学者已经做了论证。

  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七夕的节俗比较丰富,以西方情人节的框架来看,将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较为勉强,乞巧节、女儿节的相关习俗容易被边缘化。

  七夕何时正式成为节日?

  将七夕正式作为节日是在汉代。汉代是七夕由古代历法的天文点向岁时节俗转变的时期,后世的一些节俗基本在汉魏之际就已形成。

  如晋人葛洪整理的《西京杂记》记述,汉宫“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此外,“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就描绘了当时乞巧等习俗已经开始流行。

  为何又叫“乞巧节”?

  七夕节还有许多专名,有的是根据节日所在历法中的位置命名,如七月七、七夕;有根据节日活动主体命名的,如女儿节;有根据节日的活动内容命名的,如乞巧节、巧夕。

  乞巧节主要源于古时女子向织女“乞巧”的习俗,在甘肃陇南地区西和县,至今仍保留着仪式完整、被誉为活化石的七夕乞巧民俗。

  古代如何“乞巧”?

  古时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穿针乞巧,即女子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喜蛛应巧是指捉蜘蛛放于小盒中,至天明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明清两代很盛行。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或河水与井水混合在一起。

  此外,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下的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便是“得巧”。

  七夕美食有哪些?

  七夕的节令食品有巧果、酥糖、瓜果等。

  其实历朝历代的七夕节令食品都有所不同,汉代食糜,“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晋代则是吃汤饼,“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今北人唯设汤饼。”

  宋朝时七夕节的节日气氛达到顶峰,节日食品也较为丰富,有煎饼、果食等等。据记载,“又以油麹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精致的“果食”就是巧果一种早期的形态,后世的巧果逐渐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

  为何要吃桂圆、花生等食物?

  七夕来临之际,人们吃的水果主要是一些时令瓜果,如在乞巧时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有些地方还有食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的习俗,含有求子生子的寓意。七夕时某些地方有拜床母、种生求子的习俗,也是此类寓意。

  古代过七夕如何送上祝福?

  最早,人们正是通过观察星宿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创造出“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观星实际上是远古时期星辰崇拜的遗俗。

  七夕是“女儿节”,年轻女子们会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相互之间还会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赠送,表达希望对方心灵手巧的祝福。

(责任编辑:娱乐)

推荐文章
  • “中国好人”崔小妮:因病逝世后捐赠器官帮助6名病患

    “中国好人”崔小妮:因病逝世后捐赠器官帮助6名病患 阜阳“95后”女孩崔小妮扛起生活重担,在丈夫和公公因病逝世后,远赴外省打工还债,4月却不幸突发脑溢血逝世。带家人看病期间,崔小妮就提出以后要捐赠器官帮助病患减轻痛苦。父母遵照其遗愿,为其办理了器官捐献 ...[详细]
  • 全省文化馆联盟美术摄影作品在阜阳市文化馆开展

    全省文化馆联盟美术摄影作品在阜阳市文化馆开展 12月12日,安徽省文化馆联盟2023年深入生活美术摄影作品巡展阜阳站)在市文化馆开展,展出将持续至16日。此次巡展展出了全省艺术家创作的150余幅作品,有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粉彩画以及摄影作品。这 ...[详细]
  • 我们的舞台 精彩的表演

    我们的舞台 精彩的表演 《珍贵的教科书》剧照参演单位:寿县第三实验小学)。《小英雄雨来》剧照参演单位:淮师附小山南校区)。《卖火柴的小女孩》剧照参演单位:寿县涧沟镇菱角小学)。12月15日,“我们的舞台”第二届淮南市中小学课 ...[详细]
  • 呈坎村:白墙青瓦里的古村记忆

    呈坎村:白墙青瓦里的古村记忆 永兴湖宝纶阁呈坎航拍呈坎夕阳呈坎晒秋开栏的话在黄山大地上,古徽州人精心营造了数千个如诗如画的古村落。传统村落是活着的历史,黄山市现拥有310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第二,同时黄山还有八千处 ...[详细]
  • 2024赛季超三联赛北京争霸赛八强球队揭晓

    2024赛季超三联赛北京争霸赛八强球队揭晓 2024赛季中国男子三人篮球超级联赛(超三联赛)北京争霸赛5日晚在北京西城西外文化休闲广场启幕。经过小组赛的激烈角逐,本站八强球队已经揭晓。由中国篮球协会打造的超三联赛是国内最高水平的三人篮球赛事。本 ...[详细]
  • 亳州市公布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录 再添“新星”

    亳州市公布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录 再添“新星” 古井贡酒酿造车间。近日,我市公布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录,古井贡酒酿造一部二车间、酿造一部三车间5栋酿酒车间的建筑入选该名录。“这一排的5栋酿酒车间建筑正是我们古井贡酒的酿酒二车间和三车间,建造时间可以追溯 ...[详细]
  • 安庆怀宁月山镇:“大桥头”上有文有景更有戏

    安庆怀宁月山镇:“大桥头”上有文有景更有戏 12月4日,怀宁县月山镇老年学校、镇文化站、大桥村和独秀黄梅戏剧团组织黄梅戏爱好者和镇老年学校黄梅戏班学员,来到历史悠久、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文化之地“大桥头”,为当地群众演出《夫妻观灯》《王小六打豆腐 ...[详细]
  • “楚风汉韵”传承历史文脉让淮南子文化浸润校园

    “楚风汉韵”传承历史文脉让淮南子文化浸润校园 12月8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安徽理工大学第八届“楚风汉韵”淮南地域文化宣传月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该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楚淮之声网络思政工作坊主办,化工学院、淮南子 ...[详细]
  • 罗士兰:二十年悉心照顾身边亲人用柔弱肩膀扛起一个家

    罗士兰:二十年悉心照顾身边亲人用柔弱肩膀扛起一个家 在2024年第一季度“淮南好人”评选中,二十年悉心照顾身边亲人、用柔弱肩膀扛起一个家的田家庵区洞山街道居民罗士兰被评为孝老爱亲类“淮南好人”。2000年,罗士兰和丈夫相识结婚,生活平淡而幸福。2004 ...[详细]
  • 和县博物馆将开馆 展陈面积约2000平方米

    和县博物馆将开馆 展陈面积约2000平方米 和县博物馆外部场景近日,记者从和县文旅体局了解到,经过精心的筹备建设,和县博物馆将于12月18日正式开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开放当天至12月31日还将提供免费人工讲解服务。据了解,和县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