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居生活打造的铜家铜艺铜壶铜碗等器具。
受年轻客户喜爱的生活术现代风格铜工艺品。
铜工艺品琳琅满目。美学
■ 本报记者 钟灏 文/图
“铜雕”一直被普遍认为是馆让归生铜工艺品,安放在很多城市的铜家铜艺大街小巷。而在皖江环球港的生活术铜家生活美学馆里,“铜”却被铸造成家居饰品、美学生活用品等,馆让归生它以另一种形态走进人们的铜家铜艺生活。11月12日,生活术记者来此探索不一样的美学青铜美学。
铜陵市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创立“铜家生活美学馆”,馆让归生成为该公司对外展示铜工艺艺术品的铜家铜艺集中展厅。美学馆内空间开阔高挑,生活术整体布局和装饰处处透着文艺气息,美学简约又古朴,和铜金属的气质完美契合,馆里摆放着数百件铜器,记者仿佛来到了一个微型的铜博物馆。
一楼展厅为展示区,被划分为几大区域。在传统铜雕摆件区域内,摆放着四喜铜娃、龙纹青铜鼎、十二生肖等大众风格的小型铜雕工艺品,无论造型、质感,还是纹饰的艺术美,每件工艺品都让人爱不释手;在现代铜工艺艺术品区域内,摆满了一件件充满造型别致的工艺品,有相偎相依的双色铜猫、造型别致的交颈天鹅、充满禅意风格的新中式插花瓶等。
而除了这些摆件外,馆里还将“铜”的运用做到极致,充满了手艺人的精巧心思:薄如蝉翼的铜书签、造型可爱的钥匙扣,以及成套展示的铜壶铜盏铜碗等。在这些工艺品中,记者看到,“铜”并不是单一元素,它还跨界和皮料、木材、瓷器等其他材质相融合,将铜与这些材质“混搭”相得益彰,让铜工艺品看起来更加新奇有活力。
“铜”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家庭里很少再用到铜器制作的生活用品。在新九鼎铜文化产业公司外贸经理、铜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舒志伟看来,“与其说是铜工艺品,不如说是生活用品。让‘铜’在家居生活中得以回归,这也是公司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采访中,记者获悉,为了吸引年轻客户群体,该公司还为美学馆设计了一批风格活泼、适合年轻人喜好及家居装修风格的工艺品。“铜猫、铜鹿等工艺品,自从上市以来,就一直很受年轻客户的青睐。”舒志伟告诉记者,在打造新铜工艺品时,公司将传统铸铜技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我们虽然依旧沿用传统失蜡法进行铸造,但是在细节工艺上却在不断创新。”舒志伟说,通过多措并举,使古老沉重的铜工艺变得时尚轻灵。
舒志伟坦言,创立铜家生活美学馆的初衷,就是想宣传铜文化,让“铜”更快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开馆至今,馆里很多工艺品都是以游客作为伴手礼、收藏品等方式销售的。”舒志伟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尽可能地推广和宣传铜文化,成为弘扬铜文化的使者。
1321人浏览
1346人浏览
1639人浏览
2009人浏览
2060人浏览
2133人浏览
博物馆里领略文化魅力,城市书房内尽享浓郁书香,夜色微凉来场CityWalk,市民夜校陶冶艺术情操……炎炎夏日,“文化纳凉”正成为芜湖市民消暑新风尚。“文艺范”玩转盛夏露天电影、惠民演出、戏曲展演……盛
张学斌(左)在倒花生工人们手工切糖花生,大家并不陌生。在裕安区徐集镇,花生不仅仅是农作物,当它与麦芽糖相遇后,变成为一种甜蜜的美食——徐集花生糖。日前,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遗传习基地名单,
本报讯 “徒弟向师父敬茶,行拜师礼……”随着主持人的口令,两位弟子一一行礼叩首。3月24日上午,亳州二夹弦非遗传承人付红伟收徒仪式举行。付红伟,现为亳州市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夹弦
5月17日,产云秋老人在家中一人静静的制作戏曲盔帽。一走进产老的家中,就被眼前一顶顶精致灵动的盔帽吸引住,仿佛走进一个戏曲世界。客厅里摆放着许多平时只能在戏剧舞台上才能看见的盔帽,宽大的客厅就是他的盔
如今,铜陵的可以供以阅读的角落,已经从城市深入乡村、景区、商场与社区,或许一次购物,一次楼下散步,一次随心而动的短程旅行,就会撞进一片书香的静谧之处中,邂逅一次美好的阅读之旅。滨江公园阅读点当书香融入
李绍武在手工制作铜具李绍武制作的铜具一位游客正在店内购买铜器即使已经到了花甲之年,李绍武还总是能回忆起他的小时候,北关老街打铜巷里那一幕幕热闹景象,“那个时候巷子里的打铜声叮当作响,一片热闹。街巷里的